《数字水泥》:水泥市场论坛——杨皓
媒体聚焦| 2010-03-16

  1月16日,在数字水泥网主办的《2010年中国水泥市场论坛》三北分会场交流中,祁连山董事长杨皓向与会人员介绍了2009年企业经营情况,就区域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各方做了分析和交流,问答了大家长期关注的祁连山加盟中材的有关问题并展望了双方未来的合作。

 

  苦尽甘来  2009年业绩继续大幅提升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祁连山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市场都在经济欠发达的甘(肃)青(海)地区。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虽已有十个年头,但也只是最近两年才大力度、大范围投资,更确切的应该说是前年的下半年才开始迅速启动;而后加上扩大内需的启动,这两大因素集中作用下,整个西部水泥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实在前几年的发展中大家也是苦打苦拼,祁连山通过兼并收购、建新线,实力不断增强,有了一个好的基础,终于迎来了去年开始至今的市场发展好机会。2008年甘肃省每吨水泥涨了70元,2009年又涨了80多块钱,企业终于盼来了赚钱的时候。价格上去了,企业的效益也就改善了,预计2009年祁连山的利润仍有大幅提升,会较2008年翻番。

  产能压力  2010年区域市场分化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特别是甘青地区水泥市场趋旺的重要原因。2009年已经开工了一批重点工程,但更多的项目将在2010年开工。铁路干线方面有兰州——乌鲁木齐二复线高铁,兰州——西安的客运专线都即将开工,以及去年刚开工的兰渝铁路;而从兰州出去的还有10条左右的省内铁路或城际铁路开建;加上公路、高速、机场、大坝等工程建设,整体判断区域市场依然旺盛,预计今后3~5年甘青地区的水泥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在2010~2011年至少是两位数的增长,甚至会有20%的增幅。

  价格方面,在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甘肃大部分地区(70~80%区域)如兰州、陇中、河西走廊包括天水、陇南、甘南的需求量还是大,价格和去年比不会有大的变动(祁连山目前淡季的熟料出厂价格也有300~310元/吨)。
但在个别区域由于生产线的集中投产,价格会有很大大下调压力。如平凉、平庆等地区,国内某著名企业的5000 t/d生产线的投产后,现在淡季熟料在200元/吨左右,预计即使在旺季也很难恢复到去年的400多元/吨的水平。而在青海湟中等地区,有包括祁连山的3000 t/d生产线在内、加上德令哈、金圆、青海二厂共4条线在2009年下半年投产,青海供需基本平衡,价格也不会持续维持在目前的高位。

  杨总对2010年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祁连山在去年690万吨产销量的基础上,加上陇南和干水的两条3000 t/d生产线在今年1月投产,今年预计增加180~200万吨产量,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会继续向好,考虑到部分地区价格下行的压力,祁连山的利润也能和2009年基本持平,力争把各项管理工作做的更好,利润比2009年会好些。

  市场无近忧必有远虑  祁连山早做准备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作为一个着眼于未来的企业家,杨总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这句话。杨总对2011年2012年以后的水泥市场还是有所担忧,甘肃、青海目前在建有十几条生产线,拟建没有拿到批文但蠢蠢欲动的还有3~5条,一共20条左右的生产线。如果这些线都建成,两省的水泥产量超过4,500万吨,甚至达到5,000万吨。而两省的人口只有3,300多万,届时人均水泥消费达到1.4吨甚至到1.6吨。

  西北地广人稀少,在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达到一定水平不是很大的压力,但基础设施完成后,压力就来了。严峻的竞争就摆在我们面前,明年新建成的新型干法线的增幅超过需求增幅,价格就不会那么坚挺了。甘肃、青海水泥市场白热化、严峻的竞争或又将开祁连山如何走、如何发展?

  杨总介绍说在不久前召开的企业战略研讨会上,祁连山管理层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当务之急是迅速提高自身的实力。 “十二五”期间,祁连山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祁连山在地区有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现在又有中材的支持),坚持兼并重组为主、以新建干法线为辅的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把产能力争做到2,500万吨到3,000万吨,巩固在甘青地区的竞争力。同时把现行的的“两圈一带”战略调整为“两圈两带”,除了兰州、西宁这两个中心圈和陇东南这个带以外,要增加一个河西走廊水泥产业带。

  加盟中材 多方共赢

  祁连山与中材合作一直被外界高度关注,在2009年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杨总在介绍双方合作经历表示,祁连山与中材合作可以说是祁连山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中材对祁连山实施控股,使祁连山变成了一个央企的二级法人单位。

  早前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祁连山抱着开放的态度,和包括中材在内的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接触。只要真心实意的支持祁连山做大做强的发展主业,让工厂员工得实惠,谁来都愿意尝试接触。

  但中间也的确也经历了不少曲折,省政府、省国资委考虑到之前其他企业的重组教训,要求不管与哪一家合作,都要采取分步走的方案,就是先要通过股市融资、定向增发进入祁连山上市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做第一大股东。2009年6月27日,中材成为股份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半年后,也就是12月27日,省政府以及国资委与中材签订了协议,中材由第二大股东变为第一大股东,快速完成了分步走。主要是由于和中材在文化上具有更多的交集;以及中材的西北战略布局和祁连山所处位置的地缘优势;加上中材展现出的足够诚意,最终二者走到了一起。

  通过控股祁连山母公司,中材基本实现了其西北布局的目标,实力进一步扩大。对祁连山来说,得到中材的支持,可以在甘肃、青海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员工心理踏实了,也可以得到跟多的实惠,当地就业的机会可以增加,税收可以增长。这次合作是中材,祁连山,当地政府,社会多赢的局面。

  发挥优势加快并购重组 以优异业绩回报投资者

  加盟中材后祁连山全体职工干部对企业的下一步发展也更有信心,从而提出把规模做到2500~3000万吨,这既是祁连山自己的需要也是中材下一步战略发展需要。中材提出明年年底水泥要达到1亿吨的规模,在西部地区达到7,000万吨。祁连山现在作为中材的子公司,责无旁贷。如何做,就是前面说的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并迅速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方案,争取在前两年积累的一些并购重组经验上,今年就有所突破,在并购重组上迈出新的步子。

  未来,在西北有中材的统领,有天山、赛马等兄弟企业的配合,对没有技术没有资源的企业该淘汰的就淘汰,对具有长远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并购整合,祁连山通过壮大自己,把市场整合好,把地区集中度做上去,产能过剩也并不可怕。祁连山争取越做越好,以优异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

  来源:《数字水泥》网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