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是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工程服务板块的核心企业。在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建材的战略引领下,中国建材工程集团贯彻“企业化、市场化、工程化、国际化”的方针,在业内率先创造性地实施了“以EPC为主、相关业务并存”的国际化工程公司这一全新的公司业务模式,改变过去科研设计单位仅靠单一设计费为主业的模式,成为以设计为龙头、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工程总承包业务的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体系,有力组织了工程项目的经营与实施,占据了约80%国内高端玻璃技术市场份额和90%用中国技术设计建设的国外玻璃生产线,在传统建材工程技术市场上牢牢占据着相当的份额,实现了从科研院所到科技型企业的首次成功转型。
但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面对传统建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新局面,面对产业升级的新机遇,面对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政策,如何抓住战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打造百年老店,成为摆在中国建材工程集团面前的新问题。
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意识到,只有牢牢抓住“转型发展”这一发展要领,紧密结合行业结构调整实际,紧密结合产业低碳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新兴领域变化形势,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十一五”期间,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在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建材的领导下,以“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为重点,紧扣时代脉搏,抢抓发展机遇,用新技术发展传统业务,用新成果开辟新兴产业,同时整合行业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结构调整中抢占了先机,在转型发展中实现了跨越,五年间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5倍,净资产增长了8倍,谱写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一、实施业务创新战略,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提升工程价值,努力打造在工程技术领域的新优势,在牢牢占领传统浮法玻璃市场的同时,引导国内玻璃工程市场向高、精、尖、新方向发展。公司设计建设了全球最大吨位的浮法线,1200吨的日熔化能力创造了世界玻璃生产规模的奇迹,能耗比传统浮法线降低15%以上。公司在技术、质量和规模上始终领先于国内光伏玻璃工程技术市场,利用该技术建设的东莞南玻光伏玻璃生产线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在蚌埠总包建设了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成功实现了技术升级。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的水泥业务以精求强,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连续开展多条大吨位水泥生产线设计与总承包服务,具备了与国内外顶级水泥设计院所相抗衡的能力。自主开发的余热发电、烟气脱硫脱氮、石英尾砂综合利用等技术和装备,已成功实现了工程化应用,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同时,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利用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建成了中国平板玻璃行业第一个全氧燃烧超白浮法玻璃示范线,通过冷修改造,不仅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每年将节约标准煤1.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80%以上,有望使玻璃行业彻底甩掉“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公司为鲁南中联水泥2x2500t/d水泥生产线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使得产能在大幅提升50%的同时,能耗却降低了30%,综合指标行业领先。
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为适应市场,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将自己原创的技术与引进的技术相结合,进行集成创新,形成了电子显示和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历经数年科技攻关,经过大量实验与论证分析,并在工程建设方面成功应用,成功开发了超白玻璃生产技术,2007年公司应用该技术成功设计并总承包投产南玻日产250吨太阳能超白玻璃项目,荣获中国企业新纪录重大创新项目奖第四名,排名和谐号动车组、水立方和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之后,打破了国际玻璃巨头对该技术的垄断,推动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该技术获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目前,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已利用该技术成功设计和总承包建设了十几条超白玻璃生产线,几乎垄断国内所有的超白玻璃工程技术市场,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增长点。
在光电显示工程领域,中国建材工程集团采用集成开发的成套技术总包了中国第一片4.5代超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日前,该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已顺利通过国内核心用户天马微电子批量认证,并正式获得后续批量采购订单,成功打开了市场,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新能源领域,目标是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商。中国建材工程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阔步挺进了太阳能和光电显示产业工程技术市场。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形成了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在新兴产业工程服务上的新优势。
目前,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形成了以大吨位优质浮法玻璃和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等传统业务为基础,以全氧燃烧、余热发电、烟气脱硫等节能减排新技术为依托,以覆盖太阳能光伏和信息显示产业的新玻璃、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技术等新兴产业为开拓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实施品牌创新战略,打造“与巨人共舞”的国际化品牌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积极转变竞争观念,在竞争中寻求广泛合作,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只有与巨人共舞,自己才可能成为巨人”。公司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了我国建材行业从单一技术出口向技术装备成套出口的跨越,逐步做强“凯盛”品牌,打响“中国制造”。
2007年,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总承包的印尼900t/d浮法线顺利投产,成功稳定生产出特大板宽的3mm玻璃,印尼总统亲自出席投产仪式,该生产线获得了中国企业新纪录重大创新项目奖和全国优秀工程总承包铜奖,实现了中国浮法新装备和新技术成功走向世界的新突破。2010年,公司总承包建设的印度日熔化能力为6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产,产品畅销印度国内外,玻璃质量优于欧美在印度建设的生产线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印度各界的好评。目前企业又承接了印度1000吨浮法等多个项目。同样,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在越南的良好业绩,使他们与越南玻璃陶瓷总公司形成了从资源到工程,从工程到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在国外水泥工程市场,中国建材工程集团以精求强。在土耳其,他们按欧洲的标准实现了业主的要求;在越南,他们按日本的标准使项目达产达标;在沙特、在哈萨克斯坦,他们用中国的标准与质量赢得了业主的赞誉。今年以来,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又陆续承接了阿塞拜疆5000t/d、印尼6000t/d、蒙古2500t/d、俄罗斯5000t/d等数条水泥生产线合同。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署,表明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已经开始进入国际水泥工程高端市场,能为全球水泥工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服务,使得中国建材技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目前,中国建材工程集团与近300家跨国公司保持良好合作,与西门子、三菱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海外工程由东南亚、中东、非洲发展到全球,分支机构遍及美国、越南、印尼、沙特等地。
一次次走出国门的成功合作,不仅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技术的魅力,也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凯盛”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忠诚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围绕着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政策,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紧紧抓住了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机遇,成功抢占了先机,再次实现了从传统建材工程市场到新兴产业工程市场的成功转型,完成了从蚌埠走向上海、从上海走向世界的完美跨越。公司连续五年蝉联上海市实施“走出去”战略十佳先进企业,“凯盛”被评为安徽省十大强省品牌。公司跻身全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前10强,全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勘察设计企业前20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众多荣誉。
对此,国务委员刘延东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是国内玻璃行业的领军企业,你们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特别是进入了TFT和太阳能产业,还有全氧燃烧、余热发电。你们的创新,为推进玻璃行业的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取得先发优势的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并未立足现状,在“十二五”这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公司以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建材的战略为指引,又确立了面向工程化、产业化、海外投资“三力支撑”的第三次发展转型,通过大力实施“以技术带动资本”的国际化走出去战略,打造投资型企业集团,谱写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在世界舞台上的又一个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