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报] 中国复材:每项业务都有新亮点
媒体聚焦| 2012-01-16

  在全球市场复杂变化的大环境下,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大幅下降,外部市场恶性竞争压力及产业链格局调整压力、内部资金压力,都没能阻挡住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步伐。在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建材股份"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的指引下,2011年,中国复材逆风飞扬,各项经济指标飘红,下辖每个产业板块呈现不同新亮点。

  叶片:保持领军地位

  在风电行业"量价齐降"的局面下,中国复材旗下叶片业务的主营业务单位中复连众,充分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差异化定位,加快研发高端产品,与风电开发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联盟。

  2011年,中国复材向主要风电整机制造商配套供应1350套叶片;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单机功率最大的6MW风机叶片,顺利对接并吊装完成;对位国家"十二五"风电发展规划,成功开发了两款低风速叶片,大大拓宽了主力产品的市场应用范围;研制出了轻质高强叶片,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更加平滑稳定,大大延长了整机运行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与日本、韩国、美国、巴西等国家签订了超过8000万元的风电叶片外销合同,是2010年出口收入的一倍;在低迷的叶片市场仍以超过20%的占有率位列国内同行业首位。

  碳纤维:技术拓展夯实力

  在国内碳纤维领域稳居霸主地位的中复神鹰,因其规模和技术的快速突破,受到占全球产能70%的日本碳素协会下辖企业的高度关注。

  2011年,中复神鹰碳纤维产量达970吨,实现销售910吨。公司年产5000吨聚丙烯腈原丝及2000吨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其中碳纤维碳化单线年生产能力为1500吨,并一次性投料试生产成功。围绕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多项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如T800高强中模型PAN基碳纤维工程化技术研究;采用干喷湿纺工艺,生产效率、产品性能均有大幅提升,具有成本竞争力的T700碳纤维的研发,使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普遍采用的湿法工艺,成为中国唯一能规模化生产干喷湿纺T700碳纤维的厂家。通过将碳纳米管和碳纤维复合,原位生产PAN基碳纳米复合材料。日本东丽公司对于中国复材添加碳纳米管仍能纺出3.2Gpa丝的科研实力非常意外。这项技术的成功突破,为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塑胶地板:优势整合促增长

  遵循中国建材"央企市营"的发展道路,借鉴水泥联合重组的模式,依托自身的整体优势,中国复材旗下的中复丽宝第实现了凤凰涅的腾飞,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均达到300%以上。

  联合重组使公司形成了28个系列、不同档次、不同应用的完整产品体系,建立了五大品牌为单元的营销模式。公司充分发挥装备、技术、市场三大优势,联合重组短短一年,公司优质塑胶地板的产销量即实现了中国第一,优质商用塑胶地板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优质运动塑胶地板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弹性运动塑胶地板成功走进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

  缠绕类复材:环保节能拓市场

  公司积极执行主抓"大客户、大项目、大订单"的方针,管道、储罐、烟气脱硫、大型容器的业绩保持良性增长。成功制造了宁波万华、江苏海华共5台6000立方米储罐,又一次刷新了公司保持的世界最大容积玻璃钢储罐纪录。

  在中国建材集团"三新战略"指引下,中国复材将水处理产业定位为公司新的战略性产业,并于去年6月成功中标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水厂、污水处理厂及厂外配套管网一期工程项目。从产品制造开始向工程设计、工程服务等方面延伸,从配套服务向项目承包方面延伸,在国内水处理行业内树立起了"中复水务"产品的良好形象。

  中国复材密切关注碳芯电缆项目,同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联合控股,协同辽电等各方共同进军碳芯电缆项目,成立了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可年产2万公里碳芯电缆,并研制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强芯,取得了挂网50公里的实装业绩。

  船艇:向高附加值产品进军

  2011年,中复西港克服了国内外船舶市场严重不景气,企业资金、专业人才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市场,生产各种船舶80余艘,风机罩壳25套,交付各种船艇50余艘、制品10余套;积极推动三体消波复合材料船艇、无模成型工艺、真空树脂导入成型技术等新项目的进展;成功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国家军用标准审核专家的认证,为公司今后进入军工复合材料产品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产研协同,创新助力。中国复材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实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新技术支撑。2012财年,中国复材的产业新视点值得期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