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网] 宋志平口述:到今天我还是战战兢兢地经营
媒体聚焦| 2012-11-01

  宋志平身兼两个央企的董事长,即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前者已称为世界500强,后者争取今年进入世界500强。中国建材5年中吸纳330多家企业,半数以上都是民企。不过,宋志平并未遭遇过多“国进民退”的指责,他以能高效整合所收购企业而自豪。

  他是央企中的“异类”,不以企业干部自居,放弃从政机会,被企业家精神所激励。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披露了读书对他经营企业的影响。他认为:“读书相当于和那么多人讨论问题”。

  以下是他接受本刊杂志采访时的自述

  我以前是一个文学青年,很喜欢文学。无论是高中时代,还是插队的时候都很喜欢读书。我母亲也喜欢读书,我们家都喜欢读书。大学读化学(专业),也在业余时间读了很多的文学、历史和心理学。父亲觉得学文学是笔杆子,那时候搞行政是会捱斗争的,不如学技术。没有想到转来转去,我又去搞管理。

  上大学时,因为涉猎很广泛,床边上都是书,同学的借书证都由我拿过来。这些书当然不是说非得精读,但得知道这个是讲这个的,这个是讲那个的,对我后来很有帮助。

  我这个人有一个性格,比较投入。因为读书比较投入,做事也比较投入。其实我有时候忘记了目的,比如说你跟我说了一件事,我会很快地研究你说的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会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很快培养出来。

  你看我这个人不吸烟、不喝酒、不到娱乐场所,我也不打球附庸风雅。因为太浪费时间了,干吗呢?读书。这是我的一大嗜好。

  企业发展非常时期,宋志平曾依靠书本的力量,获得灵感和鼓舞士气。以下是几则实例。

  “打”跨国公司,读毛主席语录

  (中国加入WTO后,宋志平面对强劲的国际对手)我也不知道怎么办。那就是思想领先、精神胜利法。我说我给大家读一首毛主席语录怎么看。

  这就像打仗,打仗可能有的时候马上输了,(以为)输的时候,最后一分钟赢了。大年三十,我到车间里,给工人们朗诵两段毛主席语录。一段语录是,“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知道光荣,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是我念的第一段。第二段语录是,“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是郭建光在《沙家浜》里面的一段毛主席语录。

  现在,在中国,我们把他们(国际竞争对手)打得糊里糊涂,有的打跑了,有的说要卖给我们。所以我常想往事,其实是那么地困难。

  收购战略受钱其琛和西方理念影响

  收购其实是西方企业一个主要成长的方式。收购可以解决竞争的问题。这和我的性格有关,我主张联合,不主张把人家打败了。比如说现在的央企打败一个民企意味着什么?是英雄吗?你能打败人家是应该的,你是大人,人家是小朋友,是大哥哥和小弟弟的关系,你一脚踹倒了人家,那不是英雄。另外,企业竞合挺重要。我接触这个很早。因为我比较喜欢读管理的书,这些年也读了大量的书。

  我第一次到这儿来当总经理遇到了一件事,我跟现在最好的一家民营企业打了一仗。打仗那时候正好钱其琛写了一本书叫《外交十年》(可能是《外交十记》,2003年出版。编者注)。中国“六四”以后不是闹起来了,钱其琛在美国发表了一个演讲,说没有美国,中国人也得前进;说没有中国,你们美国人也过得去。但问题是,我们两家合作不是更好吗?就是说没有你,我照样可以活,没有你,我也可以找口饭吃。这个道理是成立的。但为什么不在一起做呢?在一起做和这两个有矛盾吗?钱其琛用这句话征服了美国,美国一想是这个逻辑。

  所以我就在想,我跟民企打仗,我自己做也行,民企做人家也可以活。那结合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打仗呢?为什么非要分家呢?为什么不要搞到一起呢?所以,我就说,没想到我们的合作非常好。所以科斯的产权理论,多元化比单元化产权好;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具有效益。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要毫不动摇,前提已经定了怎么办?所以,就融合。融合了以后不就克斯的产权理论就有了吗?民营企业就可以进到国企里面来了。像中国建材目前国家持有的股份只占30%,社会投资人和股民占了68%。

  《亚科卡传》激荡出企业家精神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书。第一,我比较崇拜亚科卡(李?亚科卡),原来担任过福特公司的CEO,后来被福特二世在最顶峰的时候踢出去,到了克莱斯勒这样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后来他只拿一美金的薪资,把克莱斯勒振作了起来。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最早翻译到中国来是《反败为胜》,后来叫《亚科卡传》,最早这本书是机械出版社翻译的。

  读完以后,非常感慨,即使是西方的大公司,内部斗争也很激烈。这给了我一个很清晰的认识,我过去只认为人家不斗争只有我们斗争。再一个,我比较崇拜亚科卡的企业家精神,不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亚科卡传》的扉页上有一段名言,是这么说的。他说:“我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付代价的午餐。我理解,不管遇到天崩地陷都要勇往直前,这就是美利坚精神。”这就是讲了他的信念。

  做企业家要有信念。企业家不可能是一片坦途,不可能是繁花似锦,做企业家,经常站在悬崖峭壁上。所以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安迪?格罗夫)说,即使到今天我还是战战兢兢地经营,如履薄冰。后来,柳传志、张瑞敏都引用了他的话,就是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反映了他们的心态,就是说作为企业家来讲是这样的。

  我很崇拜亚科卡,他那本书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我也介绍年轻人来读。亚科卡被辞掉以后,也是一个重大的新闻,广播电视新闻都播出。当时亚科卡沮丧到极点。他的秘书一直跟着他,西方的女秘书不是像这些小孩,西方女秘书都是30、40岁比较成熟的女性一直跟着他,让他到了一个郊区的小板房里面去。他在福特公司的时候,他是在最高顶层的,中午是送餐车推进来,有非常优厚的待遇,一夜之间跑那去了。他当时说,“我都有杀死亨利?福特的想法。羞辱我没有关系,我的妻子和我的女儿都被羞辱了。”你看那本书,那是企业家精神,然后从那个底端如何到克莱斯勒,在克莱斯勒如何节约成本。他到克莱斯勒遇到了那么多人怎么办?后来他发展起来,又让那些雇员回来。回来的那一天,他用敞篷车跟司机站在那,职工在旁边称呼。后来大家都赞成让他做美国总统。

  亚科卡到北京做过一场演讲,是袁宝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创建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他命名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中国管理界的最高奖项,宋志平获过此奖)同志邀请的,在人民大会堂演讲。那是上世纪90年代,他演讲以后,我有幸要了他一张签名的照片,压在北新的玻璃板下。等我搬家的时候,粘在玻璃板上了。其实到今天我一直很留恋那张照片,他是我的榜样。

  链接:

  宋志平分享给高管的读物

  彼得?德鲁克的书,我认为他真的是大师,也建议我的干部们读。还有一个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我认为方向错了就都错了,开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所以一定要把战略的方向搞清晰。还有《基业常青》、《从A到A+》、《再造卓越》、《定见》都是非常好的书。我每一年给他们(企业高管)推荐三本书。那些书都是我精选出来适合于大家读的。

  马丁?雅克写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还有一本《北京说了算》也值得一看。这两书针锋相对。《当中国统治世界》基本上是一个外国人站在中国角度上去歌颂中国。《北京说了算》是来看中国的问题。比如说认为中国没有航海能力,成不了全球化的国家。我们讨论走出去,走出去有两大问题。第一,我们的军事行不行。在国外赚了钱能不能回来。没有军事的强大,成不了世界强国。第二是法律。美国的法律一个州法律可以判我们中国公司,那么中国公司没有那个省法院把在美国本土的公司给判了。那些法律体系我们搞不懂,一签合同符合马里兰州法律,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条款。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走出去的障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