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界最忙碌的董事长宋志平
10年来如何用整合方式缔造了世界第二大建材企业
又为何是他登上了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领奖台
在当下,中国企业界繁忙的身影中,宋志平格外引人注目。
CCTV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落下帷幕,作为两家央企董事长的宋志平榜上有名。
“作为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的董事长,他更多地是在扮演一个行业整合者的角色,通过联合重组取得规模优势,通过管理整合提升盈利水平,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通过市场协同抵制恶性竞争,央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如何等同于企业的竞争力,宋志平正在给出一个答案。2012年,宋志平作为‘一个改变实业命运的整合者’,以其在行业整合、市场化经营、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突出业绩,诠释了中国实业家的使命感。”
以上的获奖理由,只简单地陈述了近几年来他的足迹。确切地说,他的身上浓缩了中国经济30年改革的时代特征。有意思的是,国家在经济改革层面的微观政策,他一一亲历过。
而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在中国建材行业的版图上插下了“红色资本”的旗帜。
他的故事是一个中国企业改革的微缩版本。
让我们将时光拉回至改革开放的前夜。
解题“工程师”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曾是二十多年前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开的一道歌德巴赫猜想难题
高中毕业后的宋志平,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开始了他的人生初始历练,知青的生活除了耕种,留给他最多的是学习,既有书本的,还有田间土地的。
多年来他在回想这段经历时,宋笑谈:“那会儿我在农村当生产队长。对于一个刚下地还不会种田的知青来说,一开始简直就是无从入手。于是,我找了5个有经验的老农组成诸葛亮小组,天天帮我到180亩大田去看哪块地需要浇水、哪块地需要锄草,我根据大家的意见,在小本子上做好计划,再安排农活。按照这样的方法我硬是把那个生产小队长当得好好的。”这莫非是他最初的管理萌芽,尊重规律,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动性,为了高效率想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生命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作为工农兵学员保送就读河北大学,学化学专业是父亲的选择,父亲认为他理所当然地会走上工程师的道路。尽管他当时热衷文学,甚至还写了不少小诗。理想和现实竟这样交错,但他很快喜欢上了数学,痴迷于解数学难题,他的数学成绩是全系年级笫一名,对于化学他其实不大喜欢。
至今,河北大学的老师们回忆起当年宋志平的表现,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他能将整版几千字的诗歌,一字不差地背诵给我们听”,这样惊人的记忆力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每天晚自习结尾,他都要给班上基础差的同学补课,他希望大家一起顺利完成学业。
机会时刻垂青于有准备之人。宋毕业那年化学系只有1个进京名额,校方自然地选择了这个充满激情又肯于付出的年轻人。而在毕业志愿中他写下的是“服从分配”,他想回石家庄,那里有父母和同学,而北京他两眼一抹黑,“下山容易上山难”,系教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