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报] 一本文集 一个创新 一套体系
媒体聚焦| 2012-07-18

  7月10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企业管理出版社承办的“‘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座谈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副局长郭小伟、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首都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部分专家学者,企业界相关代表,中央、财经、行业媒体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就中国建材集团“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创新实践以及如何在我国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作用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兼企业管理出版社社长刘鹏主持会议。

  一本好评如潮的文集

  《央企市营》的书名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老先生亲笔题写的;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邵宁为之作序。本书共由开篇、积极探索央企经营新模式、董事会的本质、管理整合是联合重组成功的保证、包容性整合市场化运营五部分构成。汇集了多年来宋志平董事长思考与探索“央企市营”的重要文章、讲话和访谈,从“央企市营”的内涵、经营模式创新、公司的治理、管理实践、走市场化道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央企市营”的成功经验。

  企业家出书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但《央企市营》却不同。它归纳的是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详细实践经验。部分专家认为,这本新书为加快推进我国中央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深化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与案例,也为丰富和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提供了深层思考。

  这本文集近期出版后,各界反响强烈。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罗汉的评价是:中国建材集团是充分整合国有企业的资本和民营企业的资源,带动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按照市场化原则快速壮大的企业。我对其“央企市营”的经营模式与“融合”的企业文化感触很深。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德成说:“宋志平在长期工作中归纳提炼的‘央企市营’的观点,既新颖又有可操作性,对国企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甚至对我国民企的规范化经营也有参考价值,很值得一读。”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认为宋志平是一位学习型企业家,“研读企业孜孜不倦,驰骋商海步步为营”。宋志平在企业推行的“央企市营”和倡导的“三宽三力”以及本书刊发的访谈、文章等,为我国的企业管理,特别是央企管理的宝库又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细读。

  被人们熟知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创始人、荣誉董事长柳传志看了这本书后说:作为一位央企企业家,宋志平主张市场化经营并与民企合作,他把这些探索概括为“央企市营”。同时他对公司规范治理、兼并重组和管理整合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文章和访谈入情入理、娓娓道来,让人有所启迪。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感慨道:“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一场千百万人的巨大社会实践活动,宋志平倡导的‘央企市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我相信‘央企市营’中的主要观点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各界对《央企市营》一书给予了很高评价,然而宋志平董事长却谦虚地说:“这本书其实是长期以来关注中国建材集团发展的媒体及社会各界朋友和了解中国建材集团的人们共同写成的。这本书顺利出版发布,我们深深感谢大家对中国建材集团成长过程中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一个深层次的实践创新

  在这次会上,宋志平董事长还向与会者透露了前一天刚刚得到的好消息:那就是中国建材集团在今年世界500强企业的评选中再次入选,并且名列365位,比去年的485位提升了120个名次。在世界500强这个强手如林的方阵里每进一步谈何容易,然而中国建材集团一年里进步了120名,这个成绩不但是对中国建材集团的肯定,更是世界范围内对央企对中国企业的肯定。

  近几年,建材行业日子不好过的哀叹声此起彼伏,作为同时处于充分竞争领域两家央企的负责人,宋志平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成长内在逻辑,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央企市营”成长模式。

  在“央企市营”机制的推动下,中国建材集团对内以市场化机制改造自我,实现了内部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无缝接轨;对外以市场化方式推进联合重组,将480余家民营、外资、地方国企等多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纳入旗下,实现了“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带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道路,为深化我国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重要的样本。

  中国建材集团融入市场的成功实践以及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被誉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典型范例”,回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与道路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实践创新。

  中国建材在水泥领域进行的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还入选了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又为西方国家重新认识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中国央企及其创新发展模式打开了一扇窗,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

  宋志平说,“央企市营”浓缩了中国建材集团在市场化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实践经验,展现了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的智慧与勇气,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年来企业改革发展的做法集纳出书,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央企、走进央企、了解央企,为深入推进央企的改革和发展献智献策。

  “创新”一词最朴素的解释也许就是不按惯性往前走,中国建材集团在市场化经营的探索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央企市营”模式。宋志平说,之所以把其中一些做法集纳出书,目的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携手共进。

  一套崭新的企业理论体系

  《央企市营:宋志平的经营之道》一书的开篇部分是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采访宋志平后发表的两篇文章:《宋志平:央企市营》及《六论“央企市营”模式》。新书发布会上,宋志平称:“李锦老师研究国企比我研究得透、研究得深,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媒体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李锦认为“央企市营”是一个崭新的企业理论体系,他在采访宋志平关于“央企市营”一词的来龙去脉时,有一段故事让他印象深刻。2007年,当时浙江多家水泥企业为求生存竞相降价,有的企业一天内就会有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损失。宋志平到了浙江之后把浙江水泥、三狮水泥、虎山水泥、尖峰水泥的老总们聚在杭州西湖的汪庄商讨何去何从。“只有大家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主体,我们才能达到市场协同、市场健康化的目的。”最终宋总用“竞争同归于尽,联合皆大欢喜”的包容之心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水泥战役。这就是被后来人津津乐道的“汪庄会谈”。

  那次会谈后,“南方水泥”出世,后来被广为传诵的“央企市营”模式也新鲜出炉。后来,“南方水泥”作为世界企业并购重组的经典案例,写入了世界顶级商学院哈佛大学的教案之中。

  通过了解中国建材集团发生的故事,更多的人理解了“央企市营”这4个字的真正含义,而一些学者将这种经营模式归纳成理论,甚至认为这是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

  什么是理论?是关于发展规律的结论;什么是理论体系,是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产生,源于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并指导一定的制度形成和发展。有学者认为,宋志平的“央企市营”模式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不是一条简单的重组发展道路,而是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值得借鉴的样本。中国建材集团用取得的成绩证明央企市营道路和央企市营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副局长郭小伟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宋董事长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是央企的代表,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给更多默默耕耘、勇攀世界级高峰的优秀企业家带个头,让央企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人物和著作;同时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带动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向社会公众谈认识和想法。”

  《央企市营》记录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然而很多人用书中记载的故事引领自己走未来的路。这也正好切合了宋志平出这本书的目的:中国的企业不仅需要提升经营方式,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提升理论水平,以全新的角度考察企业与社会,观察企业走向的脉络,分析企业的历史得失,准确而辩证地、全面又科学地为企业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时代内涵。

  《央企市营:宋志平的经营之道》,这本22万字的文集值得我们用心去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