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 城镇化加速成机遇 宋志平担心水泥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媒体聚焦| 2013-01-06

  内部管控的逻辑

  宋立新:中国建材这些年实力提升很快,宋志平董事长提出了一个叫做“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即在坚持央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与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的包容性增长,你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你的理论。

  宋志平(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实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要解决市场化和公众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做好两件事:要调整好和政府的关系,要调整好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在改革过程当中,通过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规范治理,国资委在我们企业里做了董事会试点,而且都是外部董事占多数。在多数的外部董事里,社会精英、专业人士占一半以上。职业经理人制度,保证我们的人才都是一流的。

  还有,市场化的内部机制,我们国企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在人事制度、干部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但还要坚持。最后一点就是我们愿意和各类企业共同遵从市场的规则,希望和大家在一个公平的、平等的环境中竞争。

  其实,中国建材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就是两条线:一条是市场化,就是市场化的改革;第二条线就是服从于市场经济,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

  宋立新:中航油作为油企和航空公司的中间服务商,有相对稳定的收益,人们都说这样很容易有小富即安的心理,你如何能打破这样的逻辑,让企业始终保持活力?

  孙立:我们集团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和进步,主要是这么几条: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要做强主业,发展主业。这几年集团公司对经营不好,有管理漏洞的主营业务企业关停了一些。

  再者,大力实施管理提升,这几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儿。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推行了基础管理、基本素质和基层建设的工作。再就是提升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管控,集约化的经营,把那些人力、财力和资源这些主要的要素集中在集团来进行管理。我们还把集团旗下的企业整合成业务板块,按照专业分工在集团来进行指导,效率大幅度提升了。2010年进入500强的第431名,去年我们进入了世界500强的318位,一年的时间提升了100多位,公司也从国资委管理的B级企业提升到了A级企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