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2003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大幕,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市场经济特色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世纪辉煌。
这也是一条后人无法效仿的路。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庞大群体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出色地完成了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神奇命题,其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求解和有力印证。
一条国有企业历经10年走过的路,勇往直前,步步铿锵。
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
10年前,中国建材集团深陷“债务处理”的泥沼,10年里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不仅企业规模增长10余倍,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建材企业,并且统一了行业质量标准,改变了水泥市场无序竞争的状况,结束了数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中国建材的成长变化正是10年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真实写照。如果说“改革脱困”曾是上个世纪国有企业的“座右铭”,那么“创造辉煌”就是国有企业这一个10年的“主题词”。
2003年国资委设立,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
作为国有企业的优秀代表,中央企业数量不多,但力量不凡。从2002年到2012年,中央企业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9%、净利润年均增长19%的稳定高速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深入推进联合重组,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中央企业户数由国资委成立时的196家,调整重组到115家,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一半以上的发电量,生产了全国超过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同时,逐步退出非主业领域,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神华集团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0.027人,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全球前10名的主跨桥梁一半是由中交集团参与设计建造……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成为全球经济舞台的重要力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脱颖而出,上榜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2012年的5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