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雪娇
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使用寿命、正常运转。
地球亦如此。只要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停止,地球资源的消耗就始终存在。一方面是有限的能源资源被大量消耗,一方面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源源不断地产生,倘若不加以节制,地球必将走向毁灭。
许多年来,人们都在探索一种方式,既能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又能将大量的废弃物“变废为宝”,于是,有了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以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为特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一切原料和能源,从源头和生产过程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建材行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工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利用各类废弃物最多、潜力最大的行业,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上,建材行业有着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建材行业不断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向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许多企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其中的佼佼者不仅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更为建材行业探索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片蓝海。
中国建材旗下的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新建材)就是这样一名排头兵。
北新建材与控股子公司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山石膏),是中国建材确定的“三新”战略中新型建材板块的核心企业,公司从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应用各环节创新攻关,带动纸面石膏板行业成为消纳废料、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行业,为我国建材行业实现循环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
在中国建材的指导帮助下,特别是董事长宋志平和总裁曹江林的亲切关心下,北新建材积极践行中国建材“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产业理念,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战略方向,全面贯彻以KPI为核心的“三五”经营管理模式和“价本利”新经营理念,全面推行整合优化和管理创新,抓好“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两大战略引擎,实现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成为全球石膏板行业领导者。
石膏板大王引领循环经济发展
北新建材,我国现代石膏板工业的开创者。
36年前,北新建材把纸面石膏板这一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新型轻质墙体材料引入中国,随后经过10年艰辛的市场拓展历程,使石膏板及其配套材料和应用技术得以在国内广泛运用。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石膏板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北新建材一路领先,成为中国石膏板行业的领军企业。
2005年,北新建材增资控股具有突出规模优势和独特技术能力的石膏板业后起之秀——山东泰和(泰山石膏的前身),两大中国石膏板巨头强强联合实现了重大资源重组,共同打造为中国的石膏板大王。双方不仅在规模、质量、品牌、技术上迅速成为中国纸面石膏板行业的领袖企业,还在行业标准、工艺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时也开启了共同引领纸面石膏板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
纸面石膏板,是以石膏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它是一种轻质、隔声、隔热、防火、加工性能强以及施工方法简便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是当前着重发展的新型轻质板材之一,被国际上公认为节能型绿色建材。在众多建材产品中,纸面石膏板无论在节约能源、土地、木材、人力资源方面,还是在环境保护、防火、抗震方面,其优势均首屈一指。随着纸面石膏板在公用、民用建筑领域中应用的范围和比重越来越大,其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我国石膏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各类石膏总储量约为576亿吨,居世界首位。但是其中可用于制造石膏板的天然石膏即特级和一级石膏,仅占总储量的8%。此外,石膏也是水泥等其他建材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这意味着,我国虽是石膏储量大国,却是天然优质石膏储量穷国。目前,全国约有3000余家石膏板企业,倘若每家企业每年使用30万吨天然石膏,那么,这8%的储量在6年之后就将彻底枯竭。如果单靠天然优质资源过日子,中国石膏板产业很快将在资源枯竭后沦陷。
困境之下,寻找天然石膏的替代品,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天然石膏的消耗,早已是摆在我国建材行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据了解,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约为3000余万吨,居世界首位,其中电厂燃煤烟气的排硫量约占总排放量的2/3,对环境污染严重。按国家规定,电厂必须进行烟气脱硫,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是普遍采用的工艺。一吨二氧化硫可生成脱硫石膏2.7吨,全国的电厂若都实施脱硫,可生成近3000万吨烟气脱硫石膏。但是,电厂脱硫在解决二氧化硫直接排进大气造成空气污染的同时,也带来了脱硫石膏的露天堆存大量占用耕地、加重空气粉尘污染以及酸性物质严重破坏土壤和水资源环境等问题。脱硫石膏的处理,已成为行业难题和国家负担。
经试验对比发现,脱硫石膏品位高,完全可以作为石膏板生产的原料。这一发现为解决脱硫石膏的堆存和污染问题找到了出路。
此外,众多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形成化学石膏、柠檬酸石膏等。化学石膏也可以替代天然石膏。
将“废弃物”变废为宝,让建材工业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工业,这个概念已经成为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行业共识。
北新建材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牢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深知作为引领中国新型建材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型企业,必须承担起落实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重任。泰山石膏在多年的砥砺前行中,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一直致力于开拓新的原材料来源,并且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双方共同将原材料替代的目光瞄向了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副产品——脱硫石膏和化学石膏。
原料替代变废为宝
以脱硫石膏替代天然石膏作为纸面石膏板的生产原料,需要突破大量应用在工业化生产时的若干技术性难题,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进行脱硫石膏烘干处理、磨细改性、连续煅烧,有针对性地攻克应用时的过程控制等难关。
强强联合的力量不容小觑。通过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北新建材和泰山石膏掌握了以100%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石膏为原料生产纸面石膏板的核心技术,开创了用脱硫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生产石膏板的先河。一条年产300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每年能消纳30万吨脱硫石膏,相当于吃掉总装机300万KW的若干大型火力发电厂全部实施脱硫后的副产石膏总量。
在中国规模巨大的化工行业所排放的化学石膏的综合利用上,泰山石膏通过技术创新率先解决了这一难题。
早些年,泰山石膏掌门人、学材料工艺出身的贾同春,带领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对工业废渣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业化试验,通过多种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化学石膏代替天然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的新工艺。
这一成功研发对泰山石膏来讲意义重大。在众多同行业企业面临倒闭关门的情况下,泰山石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开辟了获取原材料的新渠道。这一创举也使企业与燃煤发电厂、化肥厂等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节约了宝贵的矿产资源,减少了开采、运输过程对生态的破坏,为工业废料处理找到了一条新路,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工厂污染问题。
一个企业从危机中找到的良方,不仅自身得益,更有益于他人,最终真正受益的是行业和国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曾感慨地说:“泰山石膏为化工行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以工业副产石膏为原料生产石膏板的技术更加成熟,已被国内石膏板企业广泛采用。
石膏板行业的利废资源化虽然发展较早,但是彻底告别资源消耗,达到100%资源循环利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纸面石膏板以石膏为芯材,以护面纸作面层复合而成。纸面石膏板的强度80%来源于护面纸,如果没有护面纸,石膏芯几乎没有强度。
因此,护面纸是生产石膏板的另一大重要原材料。
众所周知,纸品的生产消耗天然木材。纸面石膏板行业若要彻底告别资源消耗的困扰,除了找到天然石膏的替代品以外,还必须找到天然木材的替代品。
于是,北新建材又将深化循环发展的目光瞄向了护面纸。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技术创新,旗下的泰山石膏成功开发了100%利用废纸替代木材浆料制造纸面石膏板护面纸的工艺技术。目前,北新建材的纸面石膏板完全实现了以废纸为原料的再生化生产,不仅节约了大量木材,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而且其制浆过程也只是将废纸打碎,不用添加化学药剂,有利于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至此,北新建材实现了石膏板生产的两大原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成为了一家完整意义上的循环发展企业。
经过十年持续奋斗,北新建材和泰山石膏共同稳稳占据国内石膏板50%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认知观念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石膏板“利废”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在他们的带领下,纸面石膏板行业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循环发展典型行业,除了石膏、护面纸两大原材料可替代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膏板以及建筑拆除的废石膏板,经破碎、筛选、再煅烧后又可作为生产石膏板的原料全部回用,达到真正的循环利用。
绿色发展树立行业标杆
北新建材对循环经济的追求并未止步于此。
在中国建材“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理念指引下,北新建材和泰山石膏,以绿色原料为源头,同时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力推动绿色生产,逐渐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污染大的产品和旧的生产装置,研发低耗能、低排放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减少排放并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在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将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实现循环利用向纵深发展。
在节能降耗方面,北新建材每平方米石膏板消耗标煤的指标从2.7千克标煤/吨持续降低至0.7千克以下——这是目前石膏板生产的全球最低能耗值。
泰山石膏开发的燃煤热风直接烘干工艺,减少了一次换热,使热能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平均煤耗比导热油传热工艺降低30%,电耗降低20%左右。该技术属世界同业首创,被评为部级技术进步二等奖;通过推广应用建筑石膏快速煅烧技术,改进了石膏粉煅烧工艺,提高了建筑石膏粉稳定性,而且增产提速降耗效果显著,实施后年节约标煤2.2万吨。
在环境保护方面,北新建材选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等高硫能源,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采用沸腾炉内脱硫和湿法脱硫技术,降低能耗影响、保证脱硫效率,脱硫效率达到95%;所有扬尘点都配备静电除尘器,窑炉尾气处理采用先除尘后脱硫方式,除尘率达到99.9%;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及地方标准要求。涉及废水排放的生产工艺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备,大型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废水集中处理站,废水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固体废弃物实行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贮存,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全部实现回收二次利用,生活垃圾委托市政处理;逐步淘汰高噪音设备,现有大型设备进行隔声或隔离设计。
泰山石膏为配套生产护面纸的净水厂安装了沼气发电机组,利用净水厂每天产生的7000~10000多立方沼气自行发电,为生产系统提供了电力,也极大减少了沼气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利用发电过程中机组排放烟气的热量,把机组排放烟气引入热电车间电除尘入口处,与锅炉烟气混合,使锅炉排烟温度得到降低,使锅炉热损失减小约1%,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每年节约燃煤约600吨,使废气变成生产服务的资源。
北新建材和泰山石膏对废料、废水、废气、废热的全方位再利用,也是世界石膏板行业的先例。
值得一提的是,北新建材还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板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使单板重量降低了10%。按目前18.7亿平方米石膏板产业规模计算,每年可节约石膏165万吨。此外,可使水单耗降低10%,干燥机能耗降低10%,单位成本降低2.5%。
北新建材通过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不断研发与改造,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循环发展成为公司生产常态,企业也真正跨入到绿色建材制造商的行列。
转型升级驶向未来发展的蓝海
所谓的蓝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要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就必须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或许一次战略性的创新,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决定,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千回百折,眼前正是一片豁然开朗的蓝海。而在北新建材面前,就是这样一片蓝海。
在北新建材展示厅里,记者看到的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18.7亿平方米的产能,全球第一;5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鳌头;低于0.7千克标煤的单位产品能耗,全球领先;全面掌握了年产3000万、4000万、5000万、6000万平方米生产线的成套技术,各项生产技术性能指标全球领先。
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数据,十年时间,北新建材石膏板业务规模跃居全球第一,十年利润增长20倍,连续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0%,销售净利润率达14%、净资产回报率(ROE)超过20%、资产负债率降低到36%。“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球行业领先地位,在中国工业界也是名列前茅。”北新建材董事长王兵告诉记者。
按北新建材目前18.7亿平方米石膏板产业规模计算,每年可消纳工业副产石膏1870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硫约702万吨,减少碳排放约340万吨,产品替代实心粘土砖可以减少耕地破坏28000余亩。
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数据,无疑是对北新建材积极求变、敢于创新、践行循环发展之路的最好反馈。
王兵告诉记者,无论是石膏板行业,还是整个建材行业,单一企业能够消纳某个领域废弃物的量如此之大,北新建材均是独一无二的。
鉴于在资源综合利用上作出的贡献,北新建材被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评为“全国十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企业”、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0年,北新建材连续两年被全球石膏行业大会授予“年度石膏公司”大奖,成为历史上唯一蝉联此荣誉的企业。2013年,为了表彰北新建材对世界石膏板工业的巨大贡献,即将世界石膏板的中心从欧洲美国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北新建材被全球石膏协会授予“全球石膏行业杰出贡献奖”,赢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同和赞誉。
“中国制造2025”,是时代赋予中国制造业的新命题,也是中国制造业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如何紧随时代的步伐,在企业自身的发展中顺应时代的潮流,每一个企业都面临新的选择。而作为新型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北新建材更有责任和使命来引领循环发展之路。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北新建材2015年研究制定了石膏板4.0战略目标:一是使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二是生产工厂进行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对工厂的技术数据进行远程诊断,建设知识型和智慧型工厂;三是实现“近零排放”,引领全球石膏板行业技术进步和环保水平。北新建材已经成功走过黄金十年,期待开启下一个钻石十年。
从北新建材及泰山石膏循环发展的历程来看,它所代表的不只是石膏板行业,也不只是中国建材集团,而是整个建材行业在追求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北新建材,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已发展到了“海阔凭鱼跃”的自如境界,同时也为建材行业内企业转型升级找到了那片蓝海。
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必将迈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全新领域。这既是责任,也是商机。谁先拥有这样的意识,探索这样的出路,建材工业转身后的那片蓝海,正在不远处等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