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院)在努力引领中国水泥工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富有爱心、有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员工队伍。进取、和谐、友爱、担当的氛围滋润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天津院人不断创造更好的成绩。今天,我们将通过几个侧面,感受天津院员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充满爱心的精神风貌。 4月14日,一位50多岁的残疾妇女将一面写着“救死扶伤真情在 雷锋精神世代传”的锦旗和两张写在大红纸上的感谢信送到天津院。至此,天津院矿山工程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陶翠林救助残疾人的事迹才被大家所知悉。 这则关于陶翠林的事迹是这样的:今年2月9日中午,天气格外寒冷,陶翠林在一家洗车行排队等候洗车,突然马路边传来“嘭”的一声闷响,很快就有许多人围上去,陶翠林也没太在意。 十多分钟过去了,陶翠林无意中发现,刚才出事现场围观的人已经散去,地上遗洒了一大片汽油,摩托车歪倒在地上,残疾人车里好像还有人。 陶翠林吃了一惊:难道这么半天了这事儿还没处理完?他赶紧走上前问车里的人:“怎么样,要不要紧?”车里的老人痛苦并且无力地说:“我的腿出不来了。”陶翠林一看这情形,赶快掏出手机报警并说明伤者需要救护。不一会儿伤者家属也赶来,她也是一位残疾人。陶翠林和伤者家属把伤者往车外抱时发现,车上还有一对拐杖,他这才意识到,刚才的碰撞对这位残疾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约五六分钟后,交警和救护车都赶到了。陶翠林估计伤者没带钱,掏出1000元悄悄塞给伤者,安慰他好好去看病。当时,肇事者已经弃车而逃,交警询问完现场情况后,陶翠林也离开了。 上班后陶翠林从没向任何人提及这件事儿,按交警要求去作笔录时也只是如实说明情况,只字未提资助伤者的事情。他希望交警不要向别人透露他的个人信息。 在陶翠林看来,他只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一提,也不希望有任何回报,可那对残疾人夫妇却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在天津院找到了陶翠林。 被救助者的家属流着热泪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想方设法找陶翠林,就是想当着救命恩人的面儿亲口说一声感谢;之所以送锦旗写感谢信,就是想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让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精神广为流传。她拉着记者的手说:“都说现在人们不敢做好事、当好人,但从小陶的身上,我们还是看到了正义,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们没文化,说不出大道理,但我们知道,一个有爱心的单位才会培养出有爱心的人!你替我们在报纸上谢谢天津院的领导和同志们;你告诉他们,我们残疾人也要自强自立,也要像小陶一样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天津市北辰区引河桥交通大队的徐队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现在社会上发生交通事故后推卸责任、肇事逃逸或者只看热闹的大有人在,而像陶翠林这样主动站出来帮助人的人太难得了。如果多一些像陶翠林这样的人,不但伤者能得到及时救助,对警方查清事故也有帮助,希望媒体多多宣传这样的好人好事,让陶翠林的精神发扬光大!” 4月30日,天津院工会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向陶翠林学习。 黄东方和吴振华是陶翠林身边的同事,来天津院工作多年了。在他们的记忆中,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他们说这是因为企业里有助人为乐的氛围;这次掀起向陶翠林学习的热潮,他们感到很高兴。他们说,天津院任何一个人遇到需要救助的事情都不会袖手旁观。 在天津院,热心公益、奉献爱心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每一次“一方有难”,天津院人都是慷慨解囊。而且,他们通过设立“爱心基金”,让爱始终流淌在每个员工心间。 2008年1月,天津院全体员工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水泥院爱心基金”。这个非赢利性公益基金的《章程》中明确写道:以“奉献一片爱心,共建和谐企业,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为根本宗旨,旨在实行公司内部互助,展现员工风貌,构建和谐企业;进行社会公益募捐,提升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 “天津水泥院爱心基金”成立两年多来,无论是困难职工救助、雨雪冰冻灾害紧急救助、贵州和新疆希望小学捐建,还是5•12汶川地震、台湾“莫拉克”台风、西南地区旱灾、青海玉树地震,每一次募捐活动中,总是领导带头做出表率,员工踊跃奉献爱心。 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的第二天,天津院办公楼内爱心涌动,来捐款的人排起了长队;正在外地出差的同志委托代表来捐款;越南、埃及、安徽阿尔博白水泥项目以及三岔基、都江堰等现场的同志也委托人前来捐款;133名离退休职工从四面八方赶来捐款;天津院下属的徐州公司571名员工捐款后又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再次捐款;天津院1660名员工争先恐后献爱心,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要与灾区群众共渡难关的决心和信心。 “天津水泥院爱心基金”在社会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面对企业内部,同样也把爱送给了员工。为改善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条件,从今年1月1日起,天津院开始实施《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离退休职工企业补贴发放办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每季度给离退休职工发放一次补贴。 为了进一步体现对员工的关心关爱以及员工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今年4月,天津院还制定了《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职工特困及大病补助办法》,大大减轻了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和患有重大疾病员工的经济负担,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天津水泥院爱心基金”已经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员工释放爱心的一个平台。 “我们企业有能把大家凝聚起来的‘魂’!” 4月28日,在天津院劳模、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代表座谈会上,先进人物代表在发言中这样说:我们的企业是一片沃土,在这里,我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的企业是一个舞台,在这里,我们的才华与风采得到了充分施展;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家园,在这里,我们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五一”前夕,天津院党委、团委、工会等部门的同志们忙得不亦乐乎。4月20日,组织召开了“迎五一保龄球大赛”;4月28日,召开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代表座谈会;4月28日,董事长宋寿顺、党委书记夏春光、总经理徐培涛向坚守岗位的同志和外埠公司的同志们发出“五一”劳动节慰问信;5月4日,开展了共青团日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企业的凝聚力也空前高涨。 从去年至今,天津院开展了“关爱专家、服务人才、促进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岗位立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驻外地现场工作人员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开展“相约金秋”未婚青年联谊会活动,帮助未婚职工解决婚恋问题。通过开展从小事做起、办公生活节能的倡议,教育员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企业里不定期举办足球、篮球、羽毛球、保龄球等比赛活动,目的就是让企业的员工能充满活力。 有员工说,作为一名劳动者,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但员工的努力和辛苦领导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各种活动愉悦大家的身心,彼此加强交流,这让他们感到很愉快。有员工说,无论是新年、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企业都会给员工送去问候或者举办活动,这让他们感到很欣慰;还有员工说,只要赶上重大节日,企业领导都会深入一线,和坚守岗位的同志们在一起,同时还会去慰问职工家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让他们感到很温暖。 两位来天津院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企业非常注重对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围绕着在思想上尊重青年、在精神上塑造青年、在感情上贴近青年、在信念上引导青年的宗旨开展了很多活动。大家在业务上比学赶帮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承担社会责任上争先恐后。这种氛围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他们为自己是天津院的一员感到自豪。他们说:“我们企业有能把大家凝聚起来的‘魂’!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这种光荣传统。” 在天津院,“以德育人,以德立业,以德兴企”已不再是一句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上下一心自觉努力的目标。员工们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承担责任,并将这种朴素的情怀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他们的胸中涌动着对国家、对集体、对生活无尽的爱…… 来源:中国建材报(2010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