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南北秋收忙,在英吉沙县萨罕镇硝乎鲁克村380亩的小黄米种植田中,一串串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穗子弯下了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队驻村以来,在特色种植上下功夫,带领村民稳步走上黄米产业致富路。
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种植
硝乎鲁克村属于农牧结合村,种植方式比较粗放,耕地资源有限,村民增收难度大。为充分挖掘种植潜力,工作队围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特色种植。
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农牧业专家意见建议,发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硝乎鲁克村风沙居多,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养分积累多,特别适合小米的生长。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附加值,工作队决定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改为6月份收割冬小麦后加种一次小米,10月后继续种植冬小麦的一年两茬模式。
为保证小米的优良品质,工作队经过反复对比研究和实践确定谷种,并邀请山东援疆种植技术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播种、施肥、浇水以及病虫害防护,通过产管全流程技术服务,今年种植的小米每亩地产量可达400公斤左右。
“今年我们是试种,没想到获得了大丰收。”工作队第一书记郑杰谈到:“我们计划扩大开展特色小米种植、加工及销售,争取到1000亩,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真正让小黄米变成本地致富的‘金米粒’!”
系统谋划,拓展产品销路
粮食丰收了,有销路才能转化为村民手里的真金白银。
为打破销售瓶颈,提高小米的种植效益,郑杰带着工作队开始寻找销路,在派出单位的后盾作用下,工作队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和乌鲁木齐客商签订了订单,首批试种的小米已经变成村民手里的真金白银。
“每亩地我可以收入2000块!”说起今年的收获,硝乎鲁克村村民卡斯木·亚库普竖起了大拇指,“今年我种了4亩,而且完全不用愁销路,听说以后会采取订单式的种植方式,我们积极性非常高。”
为让村民在增收路上走的实走得远。工作队计划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种植管理模式,并通过 “企业+农户”的订单式种植模式,为村民吃下定心丸、放心丸。
“甚至将来可以从种子供给、种植机械、技术管理,再到收获,全程都由企业提供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由企业统一收购,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郑杰谈到下一步时很有计划,“争取让村民享受到更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