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火炬:中材高新 引领电瓷产业新发展
媒体聚焦| 2010-06-13

 

中材高新生产车间一角

        记者 王 情  通讯员 张燕青 崔建超

  走进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静压成型的生产线车间,一只只棒形支柱绝缘子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向人们展示着公司产品优良的品质;球磨机、搅拌机等大型机器高速运转,突显了公司先进的设施和快节奏的工作效率;身着浅灰色服装的员工在岗位上熟练操作,科技人员深入现场解决生产难题,体现了成熟的职工队伍和合理的人才结构,让人目睹了紧张感人的劳动场面。

    市场要求拓展

    技术成就未来

  "中材高新在2005年10月建设了一条年产15000只棒形支柱绝缘子的生产线,采用等静压干法成型技术,从2006年一期建设到现在的二期建设投产,已经初具规模,棒形绝缘子在国内的销售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电瓷二期可达到年产60000只的等静压棒形绝缘子的生产能力,改造后一期可达到年产6000只等静压瓷套的产能。"中材高新有关负责人欧阳胜林向记者介绍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电力建设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新阶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输变电线路将向高压、超(特)高压方向发展,电瓷产品开发将以550kV—800kV等级的交、直流产品为主。这无疑对等静压瓷套的电瓷市场需求增大。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等静压成型生产线主要由球磨制浆、喷雾造粒、等静压成型、数控修坯、窑炉余热干燥、施釉、干燥、烧成、检瓷、切割、胶装、检测等十几套工序组成。经过了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之后,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特高压电网对自然灾害的防护等级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防污等级也提高到三、四级防污。电网向高等级方向的发展,对电力设备和陶瓷绝缘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材高新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压电瓷生产技术——干法等静压成型技术,与传统的湿法成型工艺相比,具有产品强度高、分散性小、合格率高、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可以稳定地生产出高电压、高强度、大爬距的高端产品。这个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还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人才助推发展

    改造提升水平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中材高新有过硬的质量水平,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中材高新在高压电瓷方面现有国家级专家2人,高级技术职称技术人员8人,中级技术职称技术人员1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45%。公司通过转化 "高档卫生瓷用深棕、海军兰、绛红系列颜料的试制及其在釉中呈色的研究" 科技攻关技术成果(1990年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证书号002072),解决了国内电瓷釉色不均和光泽度差的问题。通过配方调整、全自动等温烧成技术的应用,使高压电瓷产品的生产工艺得到优化,产品更具竞争力。

  中材高新一路前行,乘风破浪,为了企业发展及电瓷产品的升级,满足市场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在一期生产棒形绝缘子的厂房里进行技术改造,丰富产品结构,以全面适应市场对大瓷套的需求。利用原一期部分设备对高压电瓷支柱绝缘子生产线项目二期工程部分设备进行填平补齐。技术升级改造后,原一期车间为年产6000只等静压整体瓷套及新产品开发,同时也能满足750kV产品、1000 kV产品、±500kV产品、±660kV产品及±800kV产品的生产需要,二期车间生产等静压750及以下棒形支柱绝缘子产品,达到年产60000只的要求。

  "效益究竟如何,数字做出了鲜明的答案。"瓷套技改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平均总成本费用3815.46万元,年平均销售收入4881.43万元,年均净利润865.27万元。各项经济指标表明,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收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中材高新作为科研院所转制并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科研工作站,被评为中国新材料行业"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依托在先进陶瓷材料领域具有30多年的研究和生产经验,将先进陶瓷技术拓展应用到高压电瓷产品领域,从而进一步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促进国内高压电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瓷业务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予以积极推进,公司对电瓷产业的定位为: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瓷支柱绝缘子专业制造商,中国最大的干法棒形支柱瓷绝缘子制造企业,中国工业陶瓷技术领先者。"欧阳胜林对企业未来发展显得信心十足。

  来源:淄博火炬(2010年6月4日 第21期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